在園所內,當孩子說肚子痛,該如何處理呢?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遇到家中小朋友有肚子痛的經驗,有時候看小寶貝們痛的哇哇叫,做父母的一時之間也都會慌了手腳,深怕是不是吃壞了肚子,還是盲腸炎,或是另有其他問題。尤其是愈小的嬰幼兒,對於疼痛往往無法正確描述,因此更必須仰賴家人細心的觀察。
一般而言,大多數的兒童慢性腹痛都為功能性腹痛,其特色為肚臍周圍疼痛,解便或排氣後可以獲得改善,只要沒有發燒、嘔吐、腹瀉、血便、腹脹、體重減輕等異常警訊,家長並不需要過度擔心,功能性腹痛通常不需藥物治療,發作時可用薄荷油、萬金油繞肚臍去按摩肚子,或在肚子上熱敷,疼痛大部分很快就會消失。
然而,急性腹痛往往是急性疾病的表徵,它是指突然發生的,以前沒有相同情形的腹痛。兒童的急性腹痛常見原因有急性腸胃炎、腸繫膜淋巴腺炎、腸套疊、過敏性紫斑症、闌尾炎、腫瘤、泌尿道感染,以及腸阻塞等疾病。
可依疼痛部位、年齡、合併症狀來觀察孩子是否須盡快送醫就診:
腹痛的評估,原則上愈靠近肚臍眼的肚子痛、疼痛時間很短暫、不是很痛的情形,家長不用太緊張。
就年齡來說,一至兩歲幼兒出現陣發性的哭鬧,每次持續數分鐘、間隔可能一、二十分鐘就來一次,則要考慮腸套疊的可能性,此時須趕快就醫,及早診斷。
最後,不同的合併症狀也代表著不一樣的病情。當有持續嘔吐、疼痛到冒冷汗、無法站立、持續高燒、血便、腹脹、體重減輕等症狀出現,都是必須注意的警訊。
只要我們能夠留意觀察孩子的腹痛的狀況,當有異狀出現時,能儘速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,一定可以及早找出病因,對症治療,讓孩子免受病痛之苦。讓孩子快快樂樂的健康成長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