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在幼稚園這段時期,是精力充沛整天蹦跳嬉戲一刻也不停的,卻時有在晚上痛得哭醒,第二天起床後又是活潑如常的狀況發生,真讓父母不知如何處理並百思不解。這種情形有時數天或數週才一次,前後可拖好幾個月之久。父母把小孩子帶去看醫生時,小孩已無疼痛,照X光或驗血也查不出任何異常,常常讓我們覺得很納悶,到底是怎麼了?對於這一類的疼痛,經詳細問診及檢查,排除所有其他的可能性後,我們稱之為「生長痛」。現在讓我們來了解生長痛和肌肉、關節痛有什麼不同。
一、生長痛與肌肉、關節痛不同:
一般肌肉、骨頭或關節的疼痛多半是用力時較嚴重,譬如走動、跑步時會更疼痛,而休息不出力時,疼痛會
大幅減少,所以患者都不願意活動其有問題的肢體,而且多會有紅、腫、熱的現象。
二、生長痛的表現則全然不同:
1.部位多發生於下肢的大腿或小腿肌肉;關節的部位很少發生。
2.發生時間則常在晚上或正在睡覺時,骨頭、肌肉及關節都正在休息不動時發生疼痛。
3.雖然晚上會痛的哭叫起來,但在白天卻一點事都沒有,照樣的跑、跳、蹦,而且疼痛的部位也沒有任何
異常紅、腫、熱的狀況。
三、生長痛是暫時的良性現象:
生長痛完全是良性的暫時現象,所以只發生一、兩次,但少數的的孩子會反覆的發作,直到年歲稍長就自然
消失了。
如果確定為「生長痛」,在醫學上是不需要吃任何藥物或做任何處置的,因為過十幾二十分鐘後就會自然恢復。另外也可多給予安慰或幫助局部按摩,或用毛巾熱敷一下,使小孩的心裡得到關懷及安全感,也是親子親情互動的表現。如果反之:(一)疼痛的部位固定;(二)只限於一腿;(三)白天也痛;(四)外觀上有變化,如紅、腫、熱等時,就必須查明是否有「病」。雖然不必過度擔心,但如果一味忽視,把長瘤、發炎、骨折外傷所致的疼痛也當成生長痛,就可能延誤了治療的良機,而抱憾終身。讓我們一起關心孩子,健康的成長!